李修建
2025年11月14日08:29 來源:學習時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鄂豫皖蘇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的以大別山為中心地區的革命根據地,也是僅次於中央蘇區的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自創立之初,該根據地就處於國民政府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之中,物資嚴重匱乏,軍民生活異常艱難。為了克服財政困難,保障革命戰爭及各項事業的需要,黨和蘇維埃政府發起了節省運動。河南省檔案館珍藏著一組關於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開展節省運動的檔案資料,包括《集中財政注意節省》《各機關每日吃稀飯一次以資節約的決定》等,翔實記載了紅色政權在創立之初勤儉節約、克服困難的生動實踐。這一運動有效改善了根據地經濟狀況,促進了革命戰爭的發展和根據地的鞏固,為大別山革命根據地“28年紅旗不倒”奠定了堅實基礎。
發布節儉法令,反對鋪張浪費
革命戰爭時期,面對物資短缺、生活困難的局面,毛澤東指出,革命戰爭是根據地的中心任務,而“革命戰爭的激烈發展,要求我們動員群眾,立即開展經濟戰線上的運動,進行各項必要和可能的經濟建設事業”。在敵人對根據地進行殘酷破壞和嚴密封鎖的形勢下,鄂豫皖區蘇維埃政府始終堅持依靠群眾、自力更生,開創性地進行經濟建設,並把開展節省運動作為重要舉措。1931年8月8日,鄂豫皖區蘇維埃政府財政經濟委員會發布第三號通令《集中財政注意節省》,提出“集中財政節省浪費是充實我們斗爭力量,同時是緊固經濟基礎主要工作之一”。緊接著,鄂豫皖區蘇維埃政府發布第十二號布告,決定於1931年8月26日至9月3日實行“財政經濟政策運動周”,要求“各政府機關各革命團體特別要舉行節省運動”,以革命紀律來保証這一運動的開展,“絕對反對浪費金錢”。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連發幾道節儉法令,足以看出蘇維埃政府推行節儉運動的決心。
規定每月飯食,開展節糧運動
鄂豫皖根據地黨和蘇維埃政府十分重視節省糧食。1931年5月16日,剛剛成立的鄂豫皖中央分局就發出第二號通知《各機關每日吃稀飯一次以資節約的決定》,指出:“現在敵人正在加緊其封鎖經濟的手段,加以數萬紅軍在前線的需要,跑反(舊時指為躲避兵亂或匪患而逃往別處)群眾的救濟和青黃不接,都要我們進行正確的糧食政策,尤必須盡量節省,減去糜費,現特決定無論什麼機關,每天吃稀飯一次,希即執行。”次日,再次發布第三號通知《黨和蘇維埃機關每日二餐稀飯的原因》,規定“各級黨部機關每天要吃稀飯一頓,現改為吃稀飯兩頓,現在除在前線作戰的紅色戰士每天吃三頓干飯外,蘇維埃政府機關也是每天吃兩頓稀飯,其余在后方工作的軍事機關則吃一頓稀飯”。吃稀飯的規定僅適用於后方機關,而前線的紅軍戰士仍將獲得相對較好的糧食供給,並且對后方軍事機關的節省要求則低於黨和蘇維埃政府的機關。同時,特意指出這樣決定“不是黨和蘇維埃政府機關食糧的供給已經到了萬分困難的地步”,而是因為“領導群眾的共產黨及代表工農群眾自己謀利益的蘇維埃革命政府,定要盡力刻苦自己,節省糧食,接濟群眾,以減少民眾的痛苦,和盡可能的供給前線革命戰士的需要”。同年7月,《鄂豫皖蘇區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文件之五——糧食問題決議案》再次強調,“糧食問題是決定革命勝利重要條件之一……節省糧食也是重要方法,特(區)蘇(維埃)以前決定蘇維埃黨部等機關每日兩餐稀飯一餐干飯,軍事機關每日一餐稀飯兩餐干飯,是適當的辦法,蘇維埃應宣傳群眾自願的節省”。在厲行節約的政策中,黨和蘇維埃政府機關率先垂范,做節約糧食的躬身踐行者,不僅有助於克服根據地的糧食困難,而且也培養了根據地廣大軍民艱苦奮斗的作風。
精簡辦公經費,規范生活支出
為增強斗爭一線力量,減少不必要開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各級黨組織始終把精簡辦公經費、規范生活支出作為節省運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不僅提出每次大會及舉行會議時,扎彩、放鞭炮、買紙煙一律停止,同時把煙、酒、肉定為奢侈品,禁止用白紙糊牆、墊桌,禁止點蠟燭,禁止蘇維埃工作人員及其家屬穿用機關的衣服和東西。1931年8月13日,鑒於某些浪費現象仍然存在,鄂豫皖區蘇維埃政府財政經濟委員會專門發出第一號通知《統一各機關開支及個人生活費的決定》,對各機關開支及個人生活費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一)各機關在財委員(會)開支只能按下列數目,每月分三期開支﹔(二)各人員生活每天不得超過一角﹔(三)各人員鞋襪、手巾、牙粉、紙煙等等,每人每月一元五角,不得隨便在公項下開支。”1931年9月18日發布的《鄂豫皖區工農監察委員會通令第二號》更是明確規定,“監督蘇維埃有無官僚腐化脫離群眾等現象……蘇維埃工作人員生活最高限度要與普通農民一樣,不能超過農民生活”。在嚴明政策管理之下,廣大蘇區黨政機關工作人員逐漸形成節衣縮食、勤儉廉潔、艱苦朴素的工作作風,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革命戰爭取得勝利。
設立工農監委,遏制奢靡貪腐
為把節省運動落到實處,堅決反對奢靡浪費,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同貪污腐化作斗爭的監察機構——工農監察委員會。1931年5月18日,成立不久的鄂豫皖中央分局就發出《鄂豫皖蘇區中央分局通知第五號——關於組織工農監察委員會》,明確工農監察委員會的職責是“專一來和一切蘇維埃機關中的官僚腐化傾向斗爭的,他的權限是揭發這次官僚腐化傾向公布給工農大眾知道,同時擬定懲戒辦法交政府採取執行”。7月1日至7日,鄂豫皖蘇區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新集(今河南新縣)召開,選舉產生了工農監察委員會,這比1931年11月中央蘇區建立的工農檢察人民委員部還早4個月。大會頒布的《鄂豫皖區蘇維埃政府工農監察委員會條例》,是我黨歷史上較早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監察文件。之后,鄂豫皖蘇區又相繼制定了《鄂豫皖蘇區工農監察委員會通令》《鄂豫皖區蘇維埃政府革命軍事法庭暫行條例》等一系列懲治貪污浪費行為的法規制度。工農監察委員會成立后有效履行職能,查處了一批腐敗分子,純潔了黨的隊伍,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有力地保証了革命戰爭的勝利發展。
(作者系河南省檔案館館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