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臉雖不好看 心是真誠的

那些不太“體面”的縣委大院

記者  劉少華

2014年06月18日07: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靈壽縣委大院一處裂縫的牆體
  新華社記者 王 曉攝

靈壽縣委組織部6名工作人員蝸居在約15平方米的辦公室內辦公。
  新華社記者 王 曉攝

茶陵縣委大院的辦公樓建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
  新華社記者 白 禹攝

新邵縣發改局下屬的五個股的10名工作人員在兩間打通的辦公室內辦公
  新華社記者 白 禹攝

靈壽縣委一間辦公室的屋頂還沒來得及修繕。
  新華社記者 王 曉攝

在湖南臨澧,縣委大院從新中國成立至今,一直都是幾棟破舊的紅磚瓦片房﹔

在河北靈壽,修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縣委大院,淹沒在城裡漂亮的學校、寬闊的廣場和高大的樓房中間,依舊是紅瓦白牆的低矮平房﹔

在河南盧氏,服役近60年的土坯房,仍然是是該縣縣委領導和各部門的“蝸居”,最高的房子隻有兩層半﹔

……

“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在中國,縣級行政單位是地方政權的基礎。而中國有多少縣,就至少有同等數量的縣委大院。在這些縣委大院中,有不少是破舊的矮房子,有些甚至從新中國成立時起沿用至今。盡管縣委大院不太“體面”,但這些縣也沒把住上好房子太當回事,而是將搞好群眾生活視作最大的“體面”。

這裡住過26任縣委書記

如果用一支攝像機架在湖南新邵縣上空62年,在回放時會發現這裡有一片房子,當年還算氣派,可是最近很多年,周圍的高樓一棟棟拔地而起,這裡卻隻有幾十棵桂花樹還在長高。

這就是新邵的縣委大院,迄今仍有24家單位在此辦公,包括縣委書記。

同樣的情況也能在湖南石門看到。這個總共不到18畝地的大院,自從上世紀50年代蓋起一棟二層磚木辦公樓后,已經見証了25任縣委書記來了又去,如今第26任仍在這裡辦公,沒有搬走的打算。

“我什麼也沒有改,就加了個窗帘,因為必須加上去,對面是一個廁所”,第26任縣委書記董嵐“淡定”地說。

像這樣決定堅守的縣委大院,在全國還有不少。同樣修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河北靈壽縣委大院,雖然外表經過了粉刷,但“牆體是用青磚壘砌的,房頂用木頭椽支撐,用蘆葦席和黃泥遮蓋”。

靈壽縣縣委書記宋存漢說,雖然這裡已經被列為D級危房,但“隻要安全,縣委會一直在這裡辦公”。

河南盧氏縣的縣委大院裡,土坯房牆壁已經斑駁不堪,粉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