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2日07: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
典出:《老子》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釋義:做事,要在尚未發生以前就著手﹔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生以前,就早做准備。
中國的哲學是時間的哲學,主張在時間流中去探討事物的衍生規律,獲得處理問題的智慧。比如,中醫講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時醫治,等顯現出來已經晚了一步。主張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主張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處理問題,治國理政,要學會“下先手棋”等。《老子》講“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就是這個意思。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歷史時期,呈現出許多不同以往的新特點、新情況,對於各種問題,要防患於未然,化解於無形。即便形勢很好,我們仍要保持清醒頭腦,能敏銳發現問題的苗頭。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習近平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2014年4月1日)
典出:《老子》
原文:同引用
釋義:謀劃大事難事,要從小處和容易處考慮。天下的難事,都是先從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微的小事做起。
《老子》充滿了辯証的智慧。習近平引用的這個名句,將難與易,大與細(小)的相互轉化闡釋得淋漓盡致。
治理天下是難事大事,卻必從小事做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利益,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可能就在如何落實好一個農民工的工資,解決好一個兒童的上學,幫助好一個青年的就業之中。中國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區,我們需要有宏大的頂層設計,但絕不是好高騖遠。腳踏實地,一件事一件事去辦,一個難關一個難關去過,積少成多,積沙成塔,才是事業發展的根本方法。
官之至難者,令也。
——習近平《擺脫貧困·從政雜談》
典出:明·海瑞《令箴》
原文:同引用
釋義:最難做的官是縣官。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基層工作是許多領導干部在走上重要崗位之前,必經的鍛煉過程。引文中海瑞認為需要很強的能力才能勝任縣級領導。盡管中國有幾千個縣,但每一個縣都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要負責當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縣一級的每一個決策所影響的都是十幾萬甚至上百萬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因此需要非常謹慎。再加上縣一級工作承上啟下,既需對上負責,又與老百姓距離非常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5月4日)
典出:《管子·牧民》
原文: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釋義:如果禮義廉恥不能得到推行,國家就會滅亡。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是中國先人對當時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在當代中國,中國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這個概括,實際上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